首页 >  文化 >

《受伤的心》吉他谱(受伤的心歌谱)

发布时间:2023-10-19 08:57:39来源:网络转载浏览量:0   

强军路上,巾帼竞秀展英姿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国三八红旗集体风采录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某中心——

集智攻关 不舍昼夜

■解放军报记者 邵龙飞 特约记者 王晓玉 管 彤

春和景明,柔暖的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窗户,映照出一群人忙碌的身影。这支大多由女性组成的队伍,就是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某中心科研人员。近年来,该中心为有效维护国家生物安全、捍卫人民生命健康,以生物安全领域的某技术研究为主要方向,立足基础前沿科研领域深耕细作,取得数项突破性进展。

她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奋斗,每一天都很难,但一年比一年容易;不奋斗,每一天都很容易,但一年比一年难。”该中心主任李爱玲说,中心文化墙上的这句话,既是自勉之语,也是这群干劲十足的科研女将的真实写照。

据李爱玲介绍,“5+2”“白加黑”是该中心科研人员的工作常态。研究员董方霆做完手术没多久,就脱掉病号服,换上白大褂,重返实验台;副研究员李卫平家庭负担较重,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和生病的母亲,却从未耽误工作……大家正是靠着这股拼劲韧劲,紧跟国家、军队重大战略需求集智攻关,宵衣旰食、不舍昼夜。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中心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在该中心,科研人员不仅个个是“拼命三郎”,而且团结得像一个人。副研究员李卫平撰写的论文被退回,其他研究员主动帮她修改,直至被某国际权威杂志接收;研究员夏晴处理医院送来的几百个血样,一时忙不过来,其他课题组的老师自发召集学生前来协助;副研究员王维娜在医院待产,研究员李慧艳指导自己的学生帮她完成实验;高级实验师韩秋颖身份发生转变后,依然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承担了大量基础性服务性工作……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中心全面建设一年一个新台阶,某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某重大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自主筹建的某实验室发展为国家级平台,累计为军内外单位提供检测近9万份次,先后培养出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5位国家杰出青年、3位国家优秀青年、5位军队科技领军和学科拔尖人才。

如今,该中心已逐渐具备原始创新能力,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实现了从常规技术服务到承担国家和军队重大使命任务的转型。

“坐得住冷板凳,冲得到最前线,她们的努力与奉献难以被计量。”这是一位院士对该中心女科研人员的评价。

披星戴月,牢记初心使命;披荆斩棘,尽显巾帼风采。在攀登生物医学高峰的征途中,她们将续写新的奋斗故事。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部分全国三八红旗手风采录

该中心女科研人员合影。 张宗航摄

95848部队70分队2排6班——

特战女兵雷霆出击

■杨越旺 解放军报记者 李建文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部分全国三八红旗手风采录

演练中,特战女兵交替掩护前进。 杨越旺摄

鄂北腹地,新年开训当天,大雪纷扬。95848部队70分队2排6班的特战女兵全副武装,雷霆出击。

“砰砰砰……”抬枪,扣动扳机,5发子弹呼啸而出,下士魏嘉宝快速完成击发,远处的钢板靶当当作响。“50环!”报靶声传来,魏嘉宝嘴角微微上扬。

此时,又是一声脆响,一枚子弹精准打在匕首的刀刃上。寻声环顾,只见一个雪堆旁,趴着狙击手魏月瑶。她确认击中目标后,转头消失在丛林深处。

与魏嘉宝、魏月瑶两人略显内向不同,机枪手袁秀芬的性格就像她手里那把吐着火舌的轻机枪。枪声刚停,她就兴奋地朝身边的男队员大喊:“你输了,快把我的战利品准备好。”

看到她的成绩,男队员们心服口服:6发子弹3次点射,弹着点相隔不过一指。“能把机枪打成这样,真不愧是‘神枪手’!”

偶尔给枯燥的训练生活添点调味剂,并不会让6班女兵分心。她们清楚地知道,要想成为战场上所向披靡的战士,就必须在枯燥的训练中沉淀,经受住训练场上的无数次摔打。

高空跳翼伞,被视为空降部队的“入场券”。上等兵石莉鑫是去年刚入队的队员,她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高空跳翼伞。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一次实跳,由于操作不当,石莉鑫落地时不慎崴伤了脚。见保障人员围拢过来,她赶紧起身,装作若无其事地整理伞具。她心中非常清楚,一旦被发现受伤,她就可能失去成为特战女兵的机会。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石莉鑫每天强忍着疼痛坚持训练,直到通过所有课目考核。当考核组宣布她成为一名合格的女子特战队员时,这个坚强的女孩眼眶里满是热泪。

石莉鑫的经历,只是6班女兵的缩影。去年的某次演习,6班整建制出动。暗夜,数千米高空,打开门的机舱内寒风猛灌,发动机的噪音嘈杂无比,信号灯频频闪烁。“我是雷神,神兵天降九天来。我是闪电,霹雳一声震四海……”女兵们脸涨得通红,大声吼唱队歌为自己鼓劲加油。

“跳!”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女兵们奋力跃出舱门,消失在无边的黑夜里。成功着陆后,她们迅速展开战术队形,向指定目标隐蔽搜索前进,最终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突击任务。

作为空军唯一一支女子特战小队,近年来,她们上海岛、穿森林、战戈壁,人人熟练掌握多种地域跳伞、多种武器特种射击、直升机索降、特种爆破、特种驾驶等30余项专业技能,已具备整建制跨昼夜实施远程精准渗透打击能力。

因完成工作任务突出,6班荣立集体二等功,先后有5人荣立三等功。

69260部队74分队——

铿锵玫瑰绽放高原

■孙佳辉 解放军报记者 钱晓虎 特约记者 黄宗兴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部分全国三八红旗手风采录

向党旗宣誓。 宋石磊摄

高原驻训场风雪交加,4名女子导弹兵密切协同,熟练展开装备,正向一项新射击课题发起挑战。69260部队74分队指导员刘方园盯着雷达屏幕上的目标轨迹,脸上充满自信。

2018年,分队刚组建时,很多人怀疑:这些由话务员、传真员、卫生员转岗的女兵能驾驭导弹装备吗?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2岁的女兵用行动证明:男兵能做的,她们同样行!

从零开始,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女兵们拿出不服输的劲儿,白天勤学苦练,晚上加班加点……仅用6个月时间就实现了体能百分百合格、专业百分百良好,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导弹特种车辆不好驾驭,这个庞然大物谁看了都有些犯怵。列兵艾晶报名参加驾驶培训,身高1米6的她坐在战车驾驶室里,挂不上挡、握不住方向盘。不服输的她每天练习上百次蹬车、挂挡等动作,磨破皮就贴上创可贴接着练,终于拿到特种车辆驾驶资格证。

组建刚半年,这个分队的女兵就奉命到平原地区参加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训练。在高温高湿的天气里,她们每日铆在战车上,盯着雷达屏幕分析各型信号干扰特征,经常是眼睛红肿、浑身湿透。经过一个月的不懈努力,她们手绘电磁干扰图100余份,最终在红蓝对抗演练中取得佳绩。

2020年5月,该分队赴高原执行驻训任务,翻雪山、过达坂、穿冰河,长途机动2800多公里。面对强烈的紫外线和严重的高原反应,女兵们没有一人退缩,反倒利用高原高寒条件开展战法训法研究,将分队战备等级转进时间大幅缩短。

去年,她们前往南疆某地参加演习。导演部临时赋予“尽远拦截”课题,女兵们沉稳应对,苦练实备。实弹射击那天,看着靶机应声坠落,大家激动相拥、喜极而泣。

该分队有不少官兵来自少数民族,女兵们用真心真情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先后5次下乡进村开展共建活动,7次慰问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维吾尔族女兵木克达斯编排的舞台剧《石榴花开》先后在社区、学校演出10余场。一次野外驻训结束后,当地群众自发为官兵献上洁白的哈达,藏族老人次仁卓杰拉着上士马晓萌的手恋恋不舍地说:“‘金珠玛米’为我们排忧解难,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吉祥,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

铿锵玫瑰绽放雪域边关。组建以来,该分队共有20余人荣获表彰奖励,5人次荣立三等功。

61623部队11分队——

做党忠诚可靠的传令兵

■张大鹏 张修山 解放军报记者 安普忠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部分全国三八红旗手风采录

该分队女兵正在值勤。 张修山摄

夜阑人静,喧嚣渐退。位于京城闹市的61623部队11分队值勤机房内,话务女兵们仍在一遍遍线路转接、一个个要素调试……为了做好某重要会议信息通信保障,她们正利用夜间日常话务转接量减少的宝贵时间,紧锣密鼓地进行最后准备。

“作为新时代的传令兵,我们常年负责国家、军队重大活动的电话转接,任务繁重、平战一致。”分队指导员于慧向记者介绍,这个由清一色女兵组成的群体,日夜值守在机台,多年来创造了处理话务数百万次无差错的骄人业绩。

铃响灯亮,接听来电,轻声应答,敲击键盘……云淡风轻间,领班员陈盈就完成了一次电话呼转。“千万不能小看一次简单的话务转接,其背后可能是一项重大决策、一道战斗命令。”这个在机台坚守19年的老话务员郑重地说,“官兵们把每一次值勤都当成第一次,始终做到精准高效、万无一失。”

畅饮瑞江红井水,四渡湍急赤水河,冒雪翻越夹金山,住过延安土窑洞,架起香山人工台……走进分队荣誉室,一张张老照片、一项项荣誉,记录了一茬茬官兵铁心向党,一路追随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光荣历程。

“永远做党忠诚可靠的传令兵,是连队历久弥新的政治本色和生命底色。”讲解员梁莉莉对记者说,无论工作任务如何拓展、官兵成分如何变化、技术装备如何换代,连队始终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近年来,随着军队改革调整不断深化,分队在业务整合过程中不断向技术手段多元化、保障范围扩大化转变。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官兵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完善用户动态和相关资料信息,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开展分层、分类、分台精细化服务,个性化制订近百份保障方案。

作为一名老话务员,61623部队副政治委员何静说:“几十年过去,变的是保障方式,不变的是我们高效优质的服务保障,一茬茬话务员用万无一失的业绩不断擦亮忠诚传令兵的名片。”

长时间高度紧张的值勤,容易导致话务员身体疲劳,出现反应变慢的情况。为了确保任何情况下都通得快、通得准,她们就在训练中设置线路阻断、噪声干扰等情况,锤炼官兵心理素质和业务能力。

近几年,通过不断以实战为背景模拟构设危局险情,在无依托条件下组织紧急演练,以重大任务为牵引带动本领升级,分队培养出一批胜战尖兵,每年处理话务几万件无一差错。

深夜,当人们已经进入梦乡,该分队模拟训练机房里依旧灯火通明。记者看到,见习话务员们正在利用上级自主研发的“智能小军”系统进行人机交互对话训练,努力提升自身抗干扰水平。

75620部队69分队3排——

从仪仗兵到装甲步兵

■孟垂云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部分全国三八红旗手风采录

执行仪仗任务。 易定摄

初春清晨,霞光万丈。75620部队军营,大地染金。

操场上,69分队3排的女兵们,身着礼宾服、头戴卷檐帽,正步伐铿锵地进行队列训练。

走正步踢腿带风、落地砸坑,百米不偏分毫,百步不差分秒……这群平均年龄20岁出头的女兵,一次次以精湛的仪仗动作和良好的作风形象,成为香江之畔一道靓丽风景线。

今年春节前夕,一场令人瞩目的升国旗仪式在某军用码头举行。参加仪式的该排女兵们,纵看一个人、侧看一条线,动作有力、英姿飒爽,护卫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新闻一经发布,点击量突破1.2亿次,网民纷纷点赞留言:“仪仗女兵,真棒!”

这并不是她们第一次亮相,但她们的每一次亮相都引来无数喝彩。然而,光彩夺目的背后,是女兵们默默地坚持和付出。

训练场上,这些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兵,向反复要标准、用汗水换成效。军姿训练,每人头顶军帽练平衡、顶着烈日练眼神,背着十字架站立4小时不倒、嘴里咬着筷子一上午不松;踢腿训练,每人绑着沙袋练负重、拉着绳子练速度,每天练习上千次;劈枪训练,7斤半的礼宾枪一端就是大半天,胯部被枪托磕得青一块紫一块,晚上睡觉常常疼得翻不了身。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们练就了令人惊叹的硬功夫:炎炎烈日下,凛冽寒风中,她们可以纹丝不动站立3个小时以上,行注目礼3分钟不眨眼,且表情神采奕奕、端庄得体。

亮相即精彩,出场即震撼。组建6年来,该排女兵们先后圆满完成香港回归20周年庆典、国际军乐汇演等近百次仪仗任务,成为当之无愧的“铿锵玫瑰”。

部队调整改革后,这支声名远播的女子仪仗排,被编入荣誉连队,成为装甲步兵,但仪仗任务仍由她们担负。面对陌生的专业和新的挑战,女兵们立下铮铮誓言:“英姿飒爽仪仗兵,沙场称雄‘霸王花’!”

练!练!练!女兵们又一次拿出了队列训练时的那股拼劲。专业训练,她们请教经验丰富的老班长,全旅的专业训练尖子几乎被问了个遍;据枪不稳,她们通过枪口挂水壶、垒弹壳的方式进行强化;体能训练,她们负重练长跑,每天一个5公里……她们一次次刷新着自己的成绩,一个个实现华丽蜕变。

从仪仗兵到装甲步兵,这群女兵用青春最美的芳华,书写了军旅人生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这个排军事体育训练成绩始终保持全优,5人通过特三级考核,35人次被评为训练尖子、技术能手,4个课目打破旅队纪录。

新征程中,铿锵玫瑰勇担当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部分全国三八红旗手风采录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部分全国三八红旗手风采录

中部战区某保障队技术保障室工程师刘大明——

观云识雨勇做打赢尖兵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张毓津 特约记者 杨丹谱

2月28日午夜,中部战区某保障队技术保障室灯火通明,工程师刘大明正带领研发人员针对某项技术建设方案进行研究攻关。

“观云识雨事关打赢,我们必须只争朝夕!”作为技术保障室负责人,刘大明不敢有丝毫懈怠。这些天,她带领攻关小组对方案的每一处细节进行反复核准,经常忙到深夜。

“事关打仗必须有人冲在前!”这是刘大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6年,五大战区在改革大潮中应运而生,原济南军区空军气象信息技术专业工程师刘大明调入中部战区某保障队。

由单一军种岗位到多军兵种联合作战保障战位,刘大明心中有了强烈的本领恐慌——战区刚刚成立,联合作战气象水文保障没有现成经验可循,从零起步更要跨越发展。

面对基础条件差、人手不足等问题,她毅然挑起重任。信息系统建设涉及到很多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专业,刘大明便带领全组人员加班加点学习专业知识,并同步展开数据收集、平台搭建、科研攻关等工作,一点点打牢战斗力基础。

为了满足战区联合作战气象水文信息保障需求,系统需要引接多路信源专线。刘大明带领团队赶赴多家科研院所调研,抵近观察、现场沟通,一个难题一个难题解决。几个月下来,看到多路气象水文信息融入战区气象水文保障系统,瘦了一圈的她格外欣喜。

“作为保障室唯一的女干部,她从不因家庭困难和女性身份分散工作精力。”在战友们眼中,每次执行战备训练和重大任务,长相秀气、说话温柔的刘大明都冲锋在前。执行某重大保障任务期间,她临产前几天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靠着这股劲头,刘大明先后带队完成多项重大演训保障任务,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被战区直属党委表彰为“优秀专业技术干部”。

解放军档案馆档案研究室主任孙瑾——

红色档案点燃初心使命

■黄智勇 解放军报记者 杨 伦

一张办公桌、一把放大镜、一双白手套,选择档案事业,就是选择了一份寂寞、一份孤独。可解放军档案馆档案研究室主任孙瑾却说:“档案不是冰冷的‘故纸堆’,而是有血性、有温度、有灵魂的‘红色基因库’,在档案馆里要做的、想做的、能做的实在太多太多。”

2009年,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解放军档案馆承担了国家重点图书《城市解放(中央卷)》编撰任务。看着一份份战斗命令、一张张伤亡统计表,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革命历史档案的孙瑾被深深震撼:我军官兵舍生取义的悲壮如在眼前,将士们骨子里充盈着的信仰仿佛可以触碰。当时,孙瑾克服孕期反应,一头扎进编撰工作中,直到身体多次出现不适,才遵医嘱卧床静养。为了保证图书按时出版,她在卧床时完成了20万字书稿的校对任务。

因为一份档案,负伤老兵的戎马足迹、征战荣光就能得到证明,合法权益就能得到维护;因为一份档案,历史虚无主义就会被剥下伪装,英雄的尊严就能得到捍卫。从申报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军事学重点项目《革命战争年代英模档案资源开发与研究》,到参与完成《长征前夜的红军胜利》等7部图书,孙瑾始终牢记档案工作职责使命,为服务备战打仗贡献档案独特力量。2016年,在她的积极推动和努力下,解放军档案馆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阵中日记·解放战争篇》。这几年,她参研的项目1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三等奖,荣立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2019年被表彰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021年被表彰为全军档案工作先进个人。

看到档案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教材、捍卫真相的有力武器、辅助决策的重要参考,孙瑾更有信心:“档案是历史留给未来的无价之宝,能成为一名档案人,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军事体育教研室教员祝林芳——

激情搏击书写奋斗青春

■黄现敏 李大鹏 解放军报记者 王雁翔

凌空一个“旋转踢”稳稳落地,迅即恢复进攻姿态……3月1日,在陆军特种作战学院跆拳道特色队教学现场,军事体育教研室教员祝林芳一丝不苟地为学员讲解格斗要领。

1999年,因在全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上夺得女子51公斤级冠军,祝林芳被特招入伍。搏击赛场与从军报国的梦想携手同行,激发出祝林芳更大的潜能。无论严冬酷暑,还是雨雪风霜,她都克服伤病等困难,每天坚持高强度训练。

首秀国际赛场,6场比赛打了7次封闭针,祝林芳咬牙夺得世界冠军。夺冠之后,她没有停下逐梦的脚步,而是继续征战国际国内赛场,先后赢得5次世界冠军、6次全国冠军。

随着训练伤越来越重,祝林芳不得不退出竞技擂台。为了入伍时那句“坚定报国志,青山不相移”的誓言,她放弃保送地方大学的机会,转而考取了军校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军校教员。

教书育人,责任重大,祝林芳丝毫不敢懈怠。她借鉴国内外先进训练经验,摸索出“循环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等一系列新式训练法。并且创造性地把跆拳道技巧融入军事体能和特种格斗课目训练,创新出30多个实战训练技能和方法,改良18个格斗招式,使特种格斗课目的实战效能明显提升。

2017年,经过8次国际裁判培训、3次选拔和35次国际奥运赛事积分赛,祝林芳从201个国家和地区入围的3600名国际裁判中脱颖而出,成为东京奥运会30名跆拳道裁判中唯一一名中国籍裁判。

东京奥运会期间,祝林芳强忍伤病,高标准完成7场比赛主裁和32场比赛边裁的执裁任务,交出39场执裁零失误的完美答卷,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从世界冠军,到“金牌”教员,再到“金牌”裁判员,祝林芳拼搏在不同赛场,取得一场又一场胜利……

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员高溥宇——

亮剑九天争当空战尖刀

■王学峰 董 凯 解放军报记者 李建文

初春时节,骤雪初歇,“飞豹”战机的轰鸣声响彻整个机场上空。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女飞行员、飞行一大队副大队长高溥宇驾机升空,经过一番空中“厮杀”后顺利返场。

作为首位两次“亮剑”空军实战化品牌训练的女飞行员,高溥宇将每一次升空都当成突破自我的挑战,不断书写着自己追梦空天的篇章。

高溥宇的外公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祖父在16岁那年便戍守西藏,军人家庭氛围的熏陶,让她从小便产生了深深的军人情结。18岁那年,当她听说空军招收女飞行员时毅然报了名,从此便开启了与广袤蓝天的不解之缘。

进入航校后,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单调枯燥的生活节奏,近乎苛刻的纪律要求,远远超出了高溥宇的预料。“谁说女子不如男,当兵就要当个好兵。”父亲不断的鼓励给了她极大信心,数月后的体能考核,高溥宇取得了全优成绩。

改装“飞豹”期间,高溥宇不畏改装难度和风险挑战,主动选择改装前舱。为了夯实航理知识储备,她一有空就拿起书本学习,有机会就拉着教员请教,不分昼夜钻研,最终系统掌握了10多个方面的前沿知识,积累了厚厚的10本万余字的学习笔记,将5万余字的操作手册和机上数字化设备原理烂熟于心。

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头,高溥宇一杆一舵地练、一关一关地闯,最终成为同批改装的女飞行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第一个任长机、教员,第一个任中队长、副大队长,第一个参加大项演训任务的飞行员,并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在空军“金飞镖-2021”突防突击检验性考核中,高溥宇和后舱飞行员取得歼轰机组单架次火箭弹命中率最高的优异成绩。

“对别人要求高,对自己更狠。”这是与高溥宇搭档过的飞行员对她的肯定和褒奖。高溥宇坦言,只有对自己更狠一点,离打赢才能更近一点。

海军航空大学某实验室主任关欣——

教研一线绽放别样精彩

■朱晋荣 蓝明朝 解放军报记者 钱晓虎

战地玫瑰生长在硝烟弥漫的土地,它耐得住干旱,忍得了严寒。海军航空大学某实验室主任关欣就像战地玫瑰一样,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绽放在教战研战一线。

博士毕业那年,许多科技公司向她抛来了“橄榄枝”,但她最终选择到军校任职教员。钻学海、破难题,关欣全身心都扑在科研事业上,凭着一股韧劲,她很快成为团队核心,并提前晋升为教授。

因工作能力突出,关欣被选为某电子对抗平台型号项目负责人。在一次方案论证会上,由资深专家领衔的总师组倾向使用原理简单、计算快速的算法。关欣却认为科研不能一味求稳,要敢于探索才能实现真正的超越,而传统算法难以满足某新型装备的需要,必须另辟蹊径。

顶着巨大压力,关欣把自己泡在实验室里,白天进行演算查找问题,晚上调整公式复盘试验。奋战60个日夜,关欣提出3种全新的计算方法,大大提升了计算结果的可信度。结题时,两位总师对这位年轻女将的成果赞不绝口:“正是她的坚持,使我们的平台性能远超了预期。”

关欣常说,课题贴近了实战,思维不能还停留在课堂上。一次,某部在使用新装备时发现问题。为了观察故障现象,关欣登上战机参与任务全过程。在颠簸的机身里,她强忍着身体不适,记录下各类数据,终于找准故障的症结。

每次从部队调研回来,关欣都要将最新的战术战法讲给学员听,给学员补上“实战”这门课。学员们都说关教授的课堂不光有书墨香还有“硝烟味”。

入伍23年,关欣先后荣获国家级、军队级奖项10余项。曾有人问她:“这些荣誉里面你最中意哪个?”关欣指着学员颁给她的“最受欢迎教员”的荣誉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片林,让更多学员拥有制胜的翅膀,是我一生不懈的追求。”

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护理部主任陈璟——

紧盯战场锤炼卫勤硬功

■解放军报记者 赖瑜鸿 通讯员 林 娟

开年以来,陈璟很忙。

“战伤早期救治阶段要注意对失血性休克伤员进行快速、高效、不间断输血……”卫勤训练场上,陈璟叫停了训练,及时纠正护理单元的救治表现。

走下训练场,又赴科研室。她和普通外科护理骨干团队研制的双路加压连续输血系统和便携式密闭正压输液系统,正在进行探索性尝试,每一个环节她都要反复论证。

在医院,提起陈璟,大家的看法很一致:年轻、有干劲、不服输。她曾连续多年参加各类军事演习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战伤救治经验。不过,她最初也曾经历过“滑铁卢”。

2017年,上级组织野战救护比武,模拟伤员在转运过程中出现大量出血。因补液不顺利,伤员发生失血性休克,导致比武失利。从那以后,陈璟下决心提高战场液体复苏效果,战伤早期救治中的护理工作成了她重点研究方向。

担任护理部主任后,她带领团队体系推进战伤救治护理科研工作,研发出野战护理装备实用新型专利8项,探索机动卫勤分队医护资源调度策略,总结出伤员爆炸伤创面救治关键护理技术,不断提高机动卫勤分队在全天候、陌生地域及不同战场环境下伤员救治效能。

这些年来,陈璟参与研制的野战护理装备和技术很多,但熟悉她的人都清楚:“陈璟搞科研不是奔着拿奖去的,只要能最大限度提高野战护理实效,她肯定会拼尽全力。”

这种理念也体现在日常为兵为民服务上。在陈璟看来,护理人员必须着眼细微去解决疑难,以提高伤病员和家属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此,她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成立护理心理关爱小组,编印护理心理服务指导手册,重点关注伤病员心理健康,全时全维全程做好体系部队健康管理和伤病诊疗服务。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安玮——

厚积薄发矢志科技强军

■解放军报记者 王握文 通讯员 杨 柳

2月27日,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授安玮背起行囊,带领团队成员又一次赶赴驻西北某部队调研。作为我国某系统副总设计师兼地面系统总设计师,她常年奔波于实验室、试验场和部队之间,忙得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身材纤瘦的她,身上似乎蕴藏着无穷的能量。

上世纪90年代,安玮考上国防科技大学博士生,成为我国著名电子技术专家孙仲康教授的关门弟子。孙仲康给安玮的博士论文选题,是某领域的信息处理研究。从此,她便在这个全新的领域开始了一场寂寞的长跑。

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后,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专家评阅;攻关困难重重,身体多次“报警”,10年间历经3次手术……然而,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安玮都没有动摇矢志科技强军的信念。

默默坚持,攻关不止。历经23载寒暑之后,辛勤的汗水终于浇灌出美丽的花朵。安玮依靠自主创新,先后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取得多项标志性原始创新成果。

“冷板凳”坐热了,机会就来了。当我国某重大项目启动时,安玮所在团队以独此一家掌握核心技术的优势,成为应用系统总体单位,而她则成为该领域的“巾帼总师”。

经过多年攻关,安玮领衔研制的某新型装备,以超过预期的技战术指标交付部队。然而安玮并没有停下脚步,她率领团队深入部队,为官兵讲授系统原理和操作规程,参与战备值班了解装备使用情况,围绕训法、战法创新进行技术优化升级,将技战术指标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如今,安玮培养的一批博士、硕士已成为该领域的骨干力量,他们为部队培养出一批批能熟练驾驭新型装备的打赢能手。安玮自己则率领团队又打响了新一代装备研制攻关战斗。

武警部队特种警察学院学员郭千姣——

千锤百炼锻造特战精英

■梁 帅 曾思敏 解放军报记者 安普忠

攀登障碍、擒拿格斗、特战射击……2月的北京寒风凛冽,武警部队特种警察学院训练场的学员们却热情似火,大四女学员郭千姣一个个敏捷利索的动作,吸引了众人目光。9个课目,她获得7个优秀、2个良好。

2016年,受电视上女特种兵形象的影响,“当女兵、当特战女兵”的愿望在郭千姣的心里生根发芽。面对大学录取通知书和征兵报名表,郭千姣毅然穿上橄榄绿,踏上了逐梦路。

她入伍的第一站便是习主席亲自命名并授旗的“猎鹰突击队”。从小练习舞蹈的她身体瘦弱、肢体柔软,面对特战专业残酷严苛的“硬课目”,郭千姣入伍第一关就是如何由“精舞”向“精武”转变。

看到训练场那些刚毅阳光、生龙活虎的老兵,她暗自较劲。从此,抬轮胎、跟车跑等体能训练成为“基础课”;拉韧带、打对抗等搏击训练成为“家常饭”。很快,她在同年兵中脱颖而出,入伍第2年便荣立三等功。

作为特战女兵优秀代表,2018年9月,郭千姣考入武警部队特种警察学院。高中学文,军校学理,知识结构的差距给了她当头一棒,第一次期末考试就有学科亮了“红灯”。打那时起,课堂上她提问最多,图书馆她去得最早,节假日她外出最少。辛勤耕耘,收获的是所有学科均名列前茅。结合对防护材料的学习研究,郭千姣以“液体铠甲”为题,代表军队参加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最终获得一等奖。

入伍不到6年,她获评“全国十佳科普使者”,荣立二等功1次,被表彰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面对荣誉,她对记者说:“我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特战指挥员!”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编: 康康)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阿炳二泉映闩简谱?阿炳二泉映月简谱

    邓丽君二泉映月歌曲谱原唱二泉映月原唱:李玉刚词:王建曲:阿炳听琴声悠悠是何人在黄昏后身背着琵琶沿街走背着琵琶沿街走阵阵秋风吹动着他的青衫袖淡淡的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步履遥遥出巷口宛转又上小桥头四野寂静灯[详细]
  • 爸妈情歌曲简谱,爸妈情歌曲简谱图片

    本文目录咱的爸妈原唱是谁退休歌曲有哪些下辈子还要你们当爸妈班级群文案咱的爸妈原唱是谁歌名:咱的爸妈原唱是白亚光词:白亚光曲:白亚光歌词如下:看那张熟悉的笑脸,是咱的爸爸,看那张慈祥的笑脸,是咱的妈妈,[详细]
  • 宝贝宝贝音乐歌词(宝贝宝贝歌曲词)

    本文目录宝贝宝贝童声版原唱宝贝宝贝儿歌曲原唱宝贝宝贝歌曲原唱完整版宝贝宝贝原唱完整版宝贝宝贝童声版原唱原唱李昕融,歌词:两只老虎爱跳舞,小兔子乖乖拔萝卜,我和小鸭子学走路,童年是最美的礼物,小螺号呀嘀[详细]
  • 耙耳朵主题曲歌词(耙耳朵之歌歌词)

    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耙耳朵典故关于耙耳朵的民谣你好像那个耙耳朵是什么意思算你是个耙耳朵 什么意思耙耳朵典故耙耳朵是四川的一句方言,在四川话中的意思是怕老婆的男人,就[详细]
  • 霸王别姬女声部简谱歌谱,霸王别姬 歌谱

    本文目录霸王别姬歌曲文案霸王别姬怎么没有主题曲霸王别姬歌曲文案李宗盛词曲,李宗盛、林忆莲演唱电影《霸王别姬》片尾曲《当爱已成往事》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