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离开北京》吉他谱(离开北京吉他谱原版)

发布时间:2023-10-19 09:00:13来源:网络转载浏览量:0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我常年住在北京,很少回老家,但凡清明期间返乡,总要去吴氏家祠祭拜祖宗。

老家的吴氏家祠,坐落在山东省鄄城县箕山镇吴楼村的东北角,家祠的南部是一片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吴氏宗坟地,我的曾祖父母、祖父母均葬在此处。

重建家祠打造祭奠祖宗场所,再续家谱便利后代追根溯源

宗坟地最大的坟墓则是吴楼始迁祖吴纯的坟茔,墓前的碑楼里立着年代久远的墓碑。由于吴氏家祠气势恢宏,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内存的家谱记载翔实,加之祖坟古朴色彩浓重,又历尽沧桑,家祠和祖坟,已被县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建家祠打造祭奠祖宗场所,再续家谱便利后代追根溯源

吴氏家祠的大门两旁,红墙青瓦,桧柏林立。大门两旁的一对神采奕奕的石狮,更为家祠增添庄严肃穆的气氛。走进大门,便是造型美观,雕龙画凤的六角石亭,内立吴氏始祖泰伯简介碑。再往里走,穿过宽阔的祭拜场地,就是坐北朝南的家祠。

重建家祠打造祭奠祖宗场所,再续家谱便利后代追根溯源

祠堂外部端庄雄伟,内部神圣庄严,吴氏始祖吴泰伯和吴楼始迁祖吴纯的石像,栩栩如生,端居家祠正中。

吴氏家祠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因吴楼村离黄河仅10来公里,屡遭洪水泛滥冲击而倒塌,曾多次重建,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家祠历尽沧桑。

1966年初夏,当时箕山公社造反派头头牛某人举着“造反有理”的旗子,带着一伙受极左思潮影响严重的不明真像群众,借“破四旧、立四新”之名,气势汹汹来到家祠,冲破吴氏族人的阻挡,极其武断地强行将家祠扒掉,并将家祠大门两旁悬挂的“让岐山移荆山隐德跃佛,迁胶州来濮州藏龙卧虎”白底黑字的古色古香木质古联付之一炬。

好端端的一所经久不衰的吴氏家祠,竟毁于此伙人之手。自此,吴楼吴氏族人将近30年没有了家祠,对祖宗无法进行祭奠,很有失落感。

1995年春季,吴氏族人要求重建祠堂、再续家谱的呼声越来越高,并踊跃集资捐款,祠堂才得以重建。重建时,为扩大建筑面积,将家祠由原址东移100米左右。

重建家祠打造祭奠祖宗场所,再续家谱便利后代追根溯源

2013年前后,吴氏族人又集资对家祠重新整修,内置始祖、始迁祖石像,祠堂内新建了石亭,院内外栽植了柏树及其他绿化苗木,家祠门、家祠大门两旁各安放了一对石狮,院墙也美化一新,整个祠堂更显雄伟壮观。族内的重大活动及重要事情的举办,都在家祠进行。

重修的家谱也相当完善、详细。

说到家谱,就要对吴氏家族追根溯源。

距今3200年前的商朝末期,黄帝后裔,当时的周部落首领周太王古公亶父,在今陕西岐山定居,他有三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季历的儿子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周文王姬昌。

周太王看出姬昌才华出众,颇具帝王之相,欲传位于他,但按照传统习俗,只能传位于长子泰伯。泰伯对于父亲的想法心领神会,不但没心生嫉恨,反而和二弟仲雍暗地商议如何让出王位。二人一拍即合,借为父采药之名离开了周部落。

周太王逝世后,季历和儿子姬昌多方打听,找到泰伯和仲雍,希望他们重回部落继承王位,但兄弟二人坚决不从,他俩避开季历父子,一路直奔东南,来到一片荆蛮之地,也就是现在的无锡、苏州一带。

从其当地风俗,断发纹身,打渔为生,并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耕作技术带到当地,又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很受当地土著人的欢迎,纷纷前来投奔,唯其马首是瞻,泰伯被当地人拥立为君长,建立勾吴国,后经数代人的艰辛创业,终于奠定了吴国的基业。

泰伯无子,逝后由仲雍继承王位,其子孙世代相传,吴国逐渐强盛起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吴国延续到夫差登基之后,由于夫差好高骛远,穷兵黩武,又亲侫远贤,沉湎于西施的美色之中,终被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打败,夫差也自刎而死。是他,断送了绵衍700余年的吴国。

吴国灭亡后,子孙虽四处逃散,却不忘祖先开国创业的艰辛和功绩,牢记亡国之耻,以国名为姓,在不同的地域发展壮大,繁衍后代。

由此可见,吴姓的开氏始祖是泰伯,以血统传世之后的是仲雍。

重建家祠打造祭奠祖宗场所,再续家谱便利后代追根溯源

我们鄄城县箕山镇吴楼等村的始祖,是吴王夫差兵败国亡后流落到山东莱州一带的吴氏后裔。原籍山东省莱州府胶州赵贤乡牛沟社的吴克友、吴克恭、吴克敬三兄弟,在明朝洪武元年,因避兵乱,辗转千里,来到东昌府濮州东南60里箕山颖水之左(今鄄城县箕山镇吴老家村)找到落脚之地,遂建村立业。

克友的六世孙吴纯,发现吴老家西北5里处的洪恩寺是块风水宝地,遂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携家人在洪恩寺东部建村,取村名为吴楼(即现在的吴楼、吴店、牌坊楼),迄今400余年,其后世子孙遍及全县及郓城、菏泽牡丹区、巨野、单县等地,远及外省、市及海外,可谓繁荣昌盛、人丁兴旺、英才辈出,成为鲁西南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们县的居民,其祖先大多是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移来的,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的后裔,现居住在孙老家、孙花园等村的居民,属土著居民,但有些孙姓居民,像我老伴的孙家,也是从洪洞县迁移而来。

家谱的重要性,国人都很清楚。孙中山先生曾说:人的共同体主义这个东西,是家族纪念祖宗之工具。传记之文献,换言之则族之谱,亦则为吾族图发达、谋保存之宝也,希吾族辈把家族宗族理念发扬光大之,推所致于国族也。

毛泽东同志指出: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的总称社会形态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聚落地理等研究供给宝贵的资料。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是记述血缘集团世系和重要人物的载体,是国史、方志的重要补充,是中国历史的三大文献之一,是一种证明自己家族归属的身份证,是子孙的根系所在。

没有家谱,寻根问祖犹缘木求鱼,追根溯源犹无本之木,所以,修谱建谱是增强一个家族最有凝聚力的途径,一本系统、完整的家谱,能激励人们热爱家庭,更好地提高家族凝聚力,弘扬本族历史文化优良传统,从而热爱家乡,进而更加热爱祖国,为振兴家族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重建家祠打造祭奠祖宗场所,再续家谱便利后代追根溯源

吴氏吴楼支系家谱始修于公元1730年,以后多次续修,系吴氏宗亲的传世之宝。始迁祖吴纯第11世孙增贡生峩公在兵荒马乱之时“负谱以逃难,復受黄水载谱以避灾,谱之不失”。峩公舍家保家谱事迹在族内广为传颂;继有前族人崇仁公为理清脉络,顶烈日,冒严寒,徒步千里,奔波四方,想方设法查找资料,细心考证,使族谱不但保存完好,而且更加详尽。

1995年,吴氏族人踊跃集资捐款,进行大规模的续修家谱,重建家祠,将家谱续修至鲁西南谱100世,俗称“百世连环谱”;2012年开始,又对族谱进行全方位、大幅度续修,在原鲁西南谱100世的基础上接续至最低辈份的107世(即“中华吴氏大统宗谱”的112世)。

族谱内容涉及周边五县、市、区的60多个村庄及外省、市吴氏族人。族谱共五卷,全部电脑制作,图文并茂,精装成册,且书籍版、电子版及各门谱一并问世,实属本支系族人寻根问祖、追根溯源之幸事。

整个续修过程中,吴延卿、吴维海费尽精力,不顾严寒酷暑四处收集资料,核查真伪,常常废寝忘食,挑灯夜战,为吴楼支系族谱的更加完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吴延卿撰写的《家谱序》和《吴姓简介》,内容丰富翔实,受到吴氏族人的好评。

自父母辞世后,我在家乡吴氏宗亲中,属辈份最高、同辈份中年龄最大者,盖因先辈贫穷也,俗称“穷大辈”。社会发展到今天,我的家中早已摆脱贫困,子女也都落户于北京、济南,儿子一家,也都成了北京人。

1995年续家谱、建家祠时,我先后捐款千余元;2012年家族重修祠堂,再续家谱时,我作为本族长辈,又捐款1万余元,为振兴家族略尽微薄之力。

众多宗亲都踊跃捐款捐物,家居箕山镇侯垓村的吴延朋敬雕始祖泰伯石像和始迁祖吴纯石像各一尊,并捐赠书写“吴氏家训”的大理石匾、神台等;吴楼村的吴金玉为吴氏家祠大门捐赠的一对石狮,威严坐落大门两旁;吴道胜捐赠的“吴氏家祠”匾额,悬挂在宗祠大门的上方。

近现代时期,吴姓的繁荣盛况空前,吴氏家族遍及华夏,为全国第10大姓,其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在中国港澳、台湾地区,在东南亚,在欧美,在全世界,到处都有吴氏族人的身影。

重建家祠打造祭奠祖宗场所,再续家谱便利后代追根溯源

吴氏族人与吴桂贤同志(前排中)合影,后排右二为本文作者。

2015年11月下旬,世界吴氏宗亲第四届恳亲大会在福建省石狮市举行,吴桂贤同志及来自海内外的2000余人参加了大会,大会以“吴氏一家亲,八方亲族聚,弘扬吴文化,共圆中国梦”为主题。

旨在以宗亲为纽带,弘扬至德精神,汇聚海内外吴氏宗亲的智慧和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释放正能量,使吴氏文化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新的光彩。

我和老伴受邀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对吴氏家族的历史和发展状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到这是维系世界各地吴氏血脉,情系吴氏宗谊的重要纽带。大会期间,福建吴氏宗亲及海外吴氏向大会捐款100万余元,用以支持吴氏文化事业报效祖国的发展。

重建家祠打造祭奠祖宗场所,再续家谱便利后代追根溯源

大会对与会代表的食宿全部免费,足以彰显石狮市吴氏宗亲对吴氏家族情感的倾注,让每个与会者都亲自感受到“吴氏一家亲”,这是题外话。

衷心祝愿吴氏家族愈来愈兴旺发达,为祖国前程的更加辉煌做出更大贡献!

(文章初稿后得到宗亲吴延卿的认真审核和补充,谨表感谢。)

2020.5.19.

文/吴聚云

责编/毛秘《白浪情》

来源:新华号 宏哥有话说

(责编: 康康)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阿炳二泉映闩简谱?阿炳二泉映月简谱

    邓丽君二泉映月歌曲谱原唱二泉映月原唱:李玉刚词:王建曲:阿炳听琴声悠悠是何人在黄昏后身背着琵琶沿街走背着琵琶沿街走阵阵秋风吹动着他的青衫袖淡淡的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步履遥遥出巷口宛转又上小桥头四野寂静灯[详细]
  • 爸妈情歌曲简谱,爸妈情歌曲简谱图片

    本文目录咱的爸妈原唱是谁退休歌曲有哪些下辈子还要你们当爸妈班级群文案咱的爸妈原唱是谁歌名:咱的爸妈原唱是白亚光词:白亚光曲:白亚光歌词如下:看那张熟悉的笑脸,是咱的爸爸,看那张慈祥的笑脸,是咱的妈妈,[详细]
  • 宝贝宝贝音乐歌词(宝贝宝贝歌曲词)

    本文目录宝贝宝贝童声版原唱宝贝宝贝儿歌曲原唱宝贝宝贝歌曲原唱完整版宝贝宝贝原唱完整版宝贝宝贝童声版原唱原唱李昕融,歌词:两只老虎爱跳舞,小兔子乖乖拔萝卜,我和小鸭子学走路,童年是最美的礼物,小螺号呀嘀[详细]
  • 耙耳朵主题曲歌词(耙耳朵之歌歌词)

    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耙耳朵典故关于耙耳朵的民谣你好像那个耙耳朵是什么意思算你是个耙耳朵 什么意思耙耳朵典故耙耳朵是四川的一句方言,在四川话中的意思是怕老婆的男人,就[详细]
  • 霸王别姬女声部简谱歌谱,霸王别姬 歌谱

    本文目录霸王别姬歌曲文案霸王别姬怎么没有主题曲霸王别姬歌曲文案李宗盛词曲,李宗盛、林忆莲演唱电影《霸王别姬》片尾曲《当爱已成往事》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详细]